建立好关係,沟通才有效
常有人好为人师,莫名其妙来告诉我某件事,但其实我早已经知道了,这时我会很纳闷,为什幺那人认为我不知道呢? 遇到有人「不请自来的教」我,不仅会让我觉得很不耐烦,要是那天我心情不好,更会觉得受到冒犯。 我发现喜欢畅所欲言的人,常是因为没有把关係的建立放在心上。但想要跟人好好沟通,光顾着说,会有很大的风险,应该好好审视一下「提问」的重要。 要先与人建立关係,沟通才会有效。 透过对话与人建立关係时,双方互动必须展现平等与均衡。跟人建立关係,就跟投资一样,要先投入。「谦逊提问」先投资的是注意力与关心。 透过问题,我们传达出的讯息是「我想听你讲话,也等于是向你示弱」。如果经过这幺一问,对方果真提供对我有用的讯息,那我的投资就有了回报。 我得到新知,这时候我会觉得感激,透过问与答之间的良性循环,我跟对方的关係也开始萌芽、茁壮。 信任能够开始建立,是因为我先打开自己的心房,而对方并没有趁此机会欺负我,也没有把我的问题当成耳边风,于是我们之间开始产生信任。 对方开始信任我,因为问问题代表我的关注,而且我很仔细聆听对方提供的答案。因此,一段对话要有助于建立互信关係,双方都必须有所投入,并从投资中获得有价值的回馈。 但为什幺在我们周遭无效沟通比有效沟通更常见呢?问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会吗?我们都自认知道如何问问题,却没有察觉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在问问题,其实还是在「说」,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问题,而是拐弯抹角在发表高论或套话。 我们身处务实文化,重视解决问题,因此获得知识与传播所知就成了重要的价值观。在现下的社会结构中,与人搏感情不如达成任务来得重要,下属就是应该多问少说,而老闆或上司就是理所当然应该多说少问。 但已有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,如果团队成员与老闆学习透过谦逊提问建立关係,很多工作能达到更好的成果,或使得任务更安全的完成。 当下谦逊,唤起助人本能 当下的谦逊是指,当我依赖你时的内心感受。此刻我的状态在你之下,因为你掌握了我想完成目标所需、但欠缺的知识或技能。你可以帮我一把,也可以见死不救。我必须谦逊,因为此刻我需要你。 这种谦逊不是来自先天地位尊卑或成就高低,而是体认到此时此刻每个人都互相依赖,只有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。 当你的任务需要依赖别人协助才能完成的时候,很重要的一点是,你必须与对方建立关係,唯有如此你们才能对工作上的事情坦诚开放的沟通。 当下的谦逊之所以难,是因为在成就导向的价值观下,知识就是力量,展现自己的知识才能受到讚赏,因此当下的谦逊可能被解读为无知,是一种示弱的表现。但是对于领导者、主管与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,这正是他们需要的那种谦逊,因为愈来愈多的工作不是单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,与他人互相依赖变成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。 「谦逊提问」源自于对人的好奇心与关心,这是一种态度,一种想要去建立关係,进而促成顺畅沟通的渴望。谦逊的提问意味着我们要以弱点示人,由此唤起对方想要助人的本能。 当我有事要请教你,这使我暂时有求于你,而让自己处于弱势。若是你滥用这样的尊重,不论是满嘴胡说八道,或趁机推销一些我用不到的东西,或给我很糟的建议,日后我会对你心生防备,如果我是你老闆的话,我还会惩处你。 反之,若是你能提供资讯帮上我的忙,我们就开始建立起正面的关係。 提问意味着徵询别人的意见,但你问的可不是那些老套的问题。「谦逊提问」跟其他提问不同,不会像律师诘问般的主导式问话,或是语带讽刺的修辞式问话,更不要变成困窘式问话让人接不下去,或是假借问话来陈述意见。 摘自《MIT最打动人心的沟通课》 Photo:*murka*, CC Licensed.